人力资源报记者 张玉芳金谷子
9月20日,在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的汽车技术(世赛选拔)项目比赛现场,来自四川的朱恒生穿着赛服,手拿专业设备,全神贯注地在汽车前排除故障。
今年21岁的朱恒生就读于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。入学后,他以学业为基、竞赛为翼,专业成绩稳居年级前5%,获院级学习进步奖1次、素质成果奖2次,不仅取得汽车维修工中级职业资格证书,还凭借突出的专业能力获评“成都市技术能手”称号。
“训练是艰苦的金谷子,但比赛更残酷。”对于朱恒生而言,技能竞赛是检验学习成果、提升实践能力的重要舞台,每一次参赛都需要加倍努力。自接触竞赛以来,他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备赛,为攻克技术难题反复测试、优化方案,常常钻研至深夜。这份执着与坚持,让他在各级赛事中屡创佳绩。2022年8月,他获得全国职业教育单位汽车机电维修比赛二等奖;2023年12月,他拿下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新能源汽车维修比赛二等奖;今年6月,他迎来竞赛生涯的“双丰收”,不仅斩获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汽车技术选拔铜牌,还在四川省人力单位第三届全国汽车技术集训队选拔中夺得第一名。
对于这些成果,朱恒生坦言,成长离不开老师杨文浩的支持。作为汽车维修高级技师,杨文浩曾在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汽车技术项目中荣获银牌,实现了我国在该赛项上奖牌零的突破。此外,他还获得了“全国技术能手”“全国青年岗位能手”“四川工匠”等多项荣誉称号。在训练中,杨文浩不仅将相关技术等毫无保留地教授给学生,还以身作则传承匠心。
在四川,像杨文浩与朱恒生这样的“师徒档”还有很多。从老一辈技能大师扎根一线攻克技术难题,到中年技术骨干挑起“传帮带”大梁,再到青年选手在赛场崭露头角,代代相传的不仅是精湛技艺金谷子,更是“精益求精、追求卓越”的四川技能人才的技能精神。这种传承让四川技能人才队伍不断壮大,也为全省产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能。
金控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